杜甫赞春蔬——咏春笋
春笋初出地,源远流长情。
“春笋初出地,源远流长情”,这是杜甫《咏春笋》一诗中的开头两句。春天的时候,一到了三月份,在四川巴蜀的山间,在林荫溪边,就会有初出笋的嫩绿之色在山间盛开。杜甫描绘了这种景象,表达出笋嫩、味美、情深的特性。
在四川,人们经常在春季采集鲜笋,也是烹制菜肴的重要食材。笋作为春天里的新鲜蔬菜,在很多人的看来是一种与春天息息相关的食材。杜甫在诗中用情感和渲染的语意,来描述自己对于春笋这种蔬菜的喜爱和推崇。
嫩皮寒热脆,清香满口生。
诗中描写的“嫩皮寒热脆,清香满口生”,描述了春笋鲜美的风味和口感,简短而精准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春笋的切身体验。
杜甫在诗中强调了春笋皮薄嫩生,吃起来口感脆爽,汁液清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他在浅浅地切入了对于春笋口感和质地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春笋的美味。
屈指若羹鲜,品好数百呈。
最后,诗人称春笋在食材之中屈指可数,但实则名副其实的美食佳品。诗中讲到:“屈指若羹鲜,品好数百呈。”, 杜甫在这两句诗句中把春笋的美食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有力的凝练,表现出春笋蕴藏的深厚美学艺术内涵。
杜甫把春笋这种微小而普通的食材和美食文化联系在一起,彰显出他对于食材的珍视。他用诗歌咏叹春笋,将这种食材表达为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杜甫很有良心地把“品好数百呈”这种词语放到了诗的结尾,把读者也就是读诗人朋友的眼光,拉回到了春笋的美味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