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趣味百科 > 长征的背景资料和长征故事(长征:永不放弃的征途)

长征的背景资料和长征故事(长征:永不放弃的征途)

长征:永不放弃的征途

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壮举,长征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背景下殊死挣扎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长征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道路,历时两年,行程达4万多千米,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为民族、为人民、为共产主义”的信念。

一、社会背景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国家政权大量借债,民生水深火热,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反帝反封建思想愈加浓厚。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于1921年彻底成立,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打出共产主义的旗帜。

二、长征历程

1934年,中国共产党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权被切断,为避免红军分裂,中央领导决定西渡大渡河,再次开展游击战争和短兵相接。随后,红军一路转战,爬山涉水,翻越雪山草地,以“长征”方式与国民党军激战36次,两年的辗转征程终至陕北延安。长征的成功,不仅扭转了红军劣势,也锻造了红五、红六军团等战斗部队,维护了革命根据地,真正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

三、长征的意义

长征不只是一次胜利的征程,更是永不放弃的征途。长征的意义,在于在中国共产党人民自立自强的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坚贞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温暖了所有追随者,也立下了为民族复兴的宏愿。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宁为太行山石,不作金陵奴仆”这句名言表现了为民族、为人民的信念,为深深体现爱国主义精神贡献了一马。

长征中最为感人的是,那些离伤亡不远,但辗转南北的革命者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不甘放弃的精神,这个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经典之一,“ 大别山,胜利的歌声响彻云霄,说起来考验顶呱呱”。 长征的故事,极具深意和感染力。回溯长征史,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涵盖的历史深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